ひかり

不为谁而作的歌 - 林俊杰

(2/8)



作為林俊傑音樂人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這首歌好像沒有什麼好多說的,也可能因為至今我仍無法徹底抓住它想表達的所有東西……我總覺得不僅止於mv結尾處呼籲的“生者互助”、“感恩無名者”。對於歌詞普遍的評價是不知所云,對此我持保留態度,我猜想若要林俊傑描述《不為誰而作的歌》的完整意涵,他怕是也無法三言兩語說得明白吧…


於是我和朋友有了一些關於這首歌的不完全討論。


不愧是讀英國文學的人,我總能從林俊傑為數不多的英文詞作及他替歌曲起的英文名中體會出詩意的美感,最令我驚艷的有生生(The Beacon)和身為風帆(Destiny),再來就是這首不為誰而作的歌(Twilight)了。

這個單詞較常被採用的是“暮光”(也就是黃昏),但其實也有“黎明”之意,我之前一直在思考,他到底選擇的是哪一個意思?

若是黎明就很好理解:人們總說黎明前夕是最黑暗最寒冷的時分,當第一束曙光照亮黑夜,即希望降臨。

黃昏的話……這個意象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絕望的,但這麼理解的話就很不“林俊傑”了,所以我偏向這樣解釋:在白晝與黑夜的交際,在你的世界徹底沒入黑暗之前,請抓住最後的光芒不要讓它消失。

直覺告訴我,黎明這個意象比較符合他一直以來的信念,單純看歌詞字面上的“彷彿窗外的夜色”、“累到整夜不能睡/夜色哪裡都是美”,時間應該更接近於黎明……那為什麼要把黃昏考慮進去?因為在某一場直播他和黃子佼提過,《不為誰而作的歌》是在一個差點放棄藝人生涯的低潮中作成。或許就是這樣,他才選擇這個同時帶有兩種意涵、較為模糊隱晦的詞作為《不為誰而作的歌》的歌名吧。


從另一方面來看,不考慮究竟是黎明或黃昏的時間問題,Twilight也許是指晝夜交會時似明未明的微妙狀態,是某種臨界點交界處

可以是希望與絕望的邊界;

也可以是站在永遠遺忘的邊緣,卻彷彿快要記起一個值得珍惜的人(“無名者”?)。

《和自己對話》的概念更讓人不禁有種聯想:當人在疲倦至極、精神有些恍惚時,潛意識最容易浮上意識層面,觸碰到平時掩藏起來的自我(畢竟林瓜是熬夜選手)。

這些無以名狀的感覺太多了,難以說明白,最後化作一個個音符匯聚成這首《不為誰而作的歌》。


我蠻喜歡問身邊的人對於他的歌都有什麼感想,某一次,我哥給了這首歌這樣的評價:這是首值得人尊敬的歌。雖然我不知道他具體講的是什麼,追問他又不理我……不過,這首歌在YouTube有個高讚的留言說,他/她曾經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聽了這首歌,他/她選擇繼續活著。

我好像更理解小13預購版瓶中信的這一封了:

“生命這堂課很微妙。最薄弱的聲音,反而能擦出最大的能量。”



-



都是一些很個人的理解,其實我更多時候只是戴上比較貴的那副耳機,聽著他情緒飽滿的演唱,閉眼想像自己被那聽起來很貴的弦樂團包圍。

我的耳朵應該不算太刁,但還是想說這首後期混音太好了,每次聽都覺得身心舒暢。




评论(6)
热度(2)